沈青和身形微僵,宽袖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,但君命难违,终究还是低头应道:\"臣...遵旨。\"
***
孟昭刚从茗香楼出来,想着要不去京郊作坊瞧瞧,若是快些,还能赶在天黑前回来,不料刚走到马车旁,就见孟大山策马疾驰而来。
\"昭昭!快回家!\"孟大山还未勒住马缰,就急声喊道,脸上满是激动之色,\"方才家里来人传信,说皇上身边的李公公马上要来传旨,让你速速回去准备接旨!\"
什么!!!!
孟昭闻言,瞪得立即溜圆,呆愣在原地,待回过神来,她顾不得多问,赶忙上了马车,用最快的速度赶车回去。
路上孟昭一直在想,自己一个商贾之女,怎会惊动天子下旨?而且来京这段时间,她一直忙着生意的事,其他的什么都没做,若说唯一与皇家有牵扯的,估计就是两个多月前,她下水救了丹阳郡主,可要是因为这事要赏她,为何要等到现在?
思来想去,孟昭仍是百思不得其解,只能尽快赶回去,结果刚到家门口,就瞧见孟府大门敞开,小川正拿着抹布擦柱子呢。
\"小川!\"孟昭急声唤道,\"快去沈家看看沈青和在不在家!\"
小川赶忙摇了摇头,“已经去过了,沈大人今个进宫去了,顾夫人此时在院子里呢。”
原来是许韵蓉听到信也慌得跟什么似的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沈青和,结果没找到他,只能把顾氏喊来,想着她到底有个当官的儿子,应该见过的世面多些。
结果顾氏对于接旨的礼仪也是两眼一抹黑,幸好家里有个孙嬷嬷知道些规矩,赶忙先是让众人换上体面些的衣裳,然后教导众人等下接旨的礼仪。
孟昭原想也换身衣裳,可实在不知道钦差什么时候来,就没有换,只取了两只簪子戴到头上,便赶紧来到院子口候着。
腊月的寒风刺骨,但谁也不敢乱动,一家子人都在院子里站着,幸好没过多久,远处终于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停到了孟府门口。
孟昭连忙领着全家老少迎出府门,只见一顶华贵的官轿稳稳落下,一位身着华丽、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手持明黄圣旨缓步而出,声音清亮地问道:\"孟氏何在?\"
孟昭赶紧上前一步,福身行礼:\"民女孟昭,见过大人。\"
李公公在宫中已听闻沈青和与汪衔的禀报,原以为能研制出肥料这等利国利民之物的,必是位饱经风霜的中年妇人,此刻见到眼前这位女子如此年轻,不由得面露讶色,随即展颜笑道:\"既如此,那便接旨吧。\"
话音一落,孟昭领着全家齐齐跪地。李公公展开圣旨,朗声宣读:
\"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
朕惟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,农桑之事,关乎社稷;田亩之丰,关乎苍生。
今有平阳郡孟氏女昭,秉性聪慧,勤于耕织,潜心农事,研得沃田秘方,能使地力倍增,仓廪充盈,朕心甚慰。
孟氏一介女流,能广施仁义,惠泽乡里,其志可嘉,其功可表。
特赐:黄金百两,以彰其才,良田百亩,以奖其劳,绸缎十匹……”
李公公宣旨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,但孟昭此刻却恍若未闻,她只知道,这一纸圣旨,意味着她孟昭的名字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号,从今往后,无论是谁想要动她,都得先掂量掂量这张圣旨的分量。
她不禁想起当初在青石县时,自己还为只得到些许银两赏赐而暗自失落,如今看来,那些辛勤耕耘的日子,简直太值得了好吧。
孟昭趴在地上,咬紧嘴唇,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笑出了声,这要是被扣上个\"大不敬\"的罪名,那可真是天大的冤枉。
\"孟娘子,该领旨谢恩了。\"李公公和善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。
孟昭这才微微抬头,双手高举过头顶,恭恭敬敬地接过那卷明黄圣旨,直到将圣旨稳稳攥在手中,她才敢起身。
孟昭还沉浸在接旨的喜悦中,孟大山已经机灵地上前,恭敬地将李公公请进了院子,又命人奉上最好的茶点。
李公公浅啜了一口香茗,目光忽然落在站在一旁的顾氏身上,和蔼地问道:\"这位想必就是顾夫人吧?\"
顾氏有些惊讶,\"大人您认得我?\"
李公公放下茶盏,笑容可掬:\"这是自然,沈大人深得帝心,常伴君侧,咱家怎么会不认得顾夫人呢?况且方才在殿上议事时,沈大人与汪大人就曾向陛下禀明,孟娘子乃是沈大人的长嫂,咱家见您在此,也就不觉得奇怪了。\"
孟昭忽然明白了这道圣旨的由来,不过此时她也不好多问,只让许韵蓉去备了份大礼拿给了李公公。
李公公也没推辞,笑着接了过去,刚一入手,就觉得有些惊讶,原本这趟只是例行公事,没想到这商户之家竟如此知礼,于是脸上的笑容又多了些,特意多留了一会,仔细叮嘱了孟昭几句,这才离开。
李公公走后,孟府彻底陷入狂喜,孟大山激动得手足无措,“我的天啊,真是祖宗保佑,没想到我孟大山这辈子,还能亲眼见着圣旨呢!。”
孟昭笑着把圣旨递到他手上,\"爹不仅能瞧见,还能亲手摸一摸呢。\"孟大山接过圣旨时,双手都在微微发颤,连大气都不敢出,生怕把圣旨摔着了。
许韵蓉也凑上前来,小心翼翼地抚过明黄的绢帛,激动说道:\"这可是皇上亲笔啊!咱们是不是要找个好地方,供起来才行?\"
看着父母欣喜的模样,孟昭的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,这份圣旨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褒奖,更是给全家人最好的新年贺礼。
大家伙都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造化,高兴的跟什么似的,大冷的天,在院子里互相拥抱。
孟昭忽然想起方才李公公说的事,赶忙又备了份礼物,让小川送去汪府,当初这份功劳是落在汪衔头上的,现在又加上了她的名字,想来汪衔定是也出了力,哪怕她跟宋婉音关系好,但该有的礼数一点也不能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