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81章 量子纠缠通讯实现?超光速即时通讯!(1/2)

AI“盘古”提出的、可能统一现有物理理论的新模型框架,在全球物理学界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和研究热潮。

虽然距离完全验证这个模型的正确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其蕴含的一些推论和预测,却为解决当前科技面临的某些瓶颈,提供了全新的思路。

其中,最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,便是困扰了星际探索和通讯许久的“延迟”问题——基于量子纠缠的超光速即时通讯!

根据“盘古”的新物理模型,量子纠缠现象,可能不仅仅是微观粒子间的“幽灵般的超距作用”,更可能是高维空间信息在我们四维时空“膜”上的一种投影!这意味着,理论上,可以利用这种纠缠效应,构建出不受光速限制的、真正意义上的“即时”通讯通道!

这个理论,结合系统升级时解锁的“量子纠缠通讯协议 V1.0”,立刻成为了未来探索集团(FEG)量子通讯实验室和 AI“羲和”的重点攻关方向。

挑战是巨大的。

如何长时间维持大量粒子对的纠缠状态?如何在这种极度脆弱的纠缠态上,稳定地编码和解码信息?如何屏蔽宇宙背景辐射和其他量子噪音的干扰?

每一个问题,都足以让传统实验室望而却步。

但在 AI 的辅助下,一切都变得不同!

AI 设计纠缠源: “羲和”AI 基于新物理模型和“太昊”量子计算机的模拟结果,设计出一种全新的、能够高效产生并维持多粒子对(超过数千对)稳定纠缠态的“量子源”设备。

AI 优化编解码: 利用深度学习和量子算法,“羲和”开发出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、信息保真度极高的“自适应量子编码”方案,能够根据信道的实时噪声水平,动态调整编码方式。

AI 智能滤波: 通过对量子噪声模式的学习,“羲和”构建出智能滤波算法,能够最大限度地从接收到的、极其微弱的纠缠信号中,提取出有效信息。

FEG 量子通讯实验室,地球-月球量子纠缠通讯实验现场。

实验室两端,分别位于地球的 FEG 总部和月球的“望舒宫”基地,相距三十八万公里。

两套完全相同的、由 AI 控制的量子纠缠收发装置,正严阵以待。

“地球端量子源稳定!” “月球端量子源稳定!” “粒子对纠缠已建立!信道畅通!” “准备发送第一组测试信息包:‘hello, oon!’”

指令下达,地球端的 AI 将“hello, oon!”这句话,通过自适应量子编码,加载到本地的纠缠粒子对上。

几乎在同一瞬间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零点书屋 . www.00tv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零点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