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能收服此人,牺牲区区数百军士,又有何可惜?
就在刘备暗自寻思着如何博取太史慈的好感之时,一旁的主簿王修道:“听闻,使君已离开公孙瓒处,不知将往何处去?”
刘备轻叹一声,道:“备,本欲前往豫州,去投袁氏兄弟,谋一安身之所。”
王修闻言,诧异道:“素问使君大人与公孙太守有同窗之谊,为何舍弃故友,转而投奔袁氏?”
刘备道:“伯圭为大汉江山,驻守北地,劳苦功高。然黄巾之乱后,各地烽烟不止,如今,大汉江山除去外患,亦有内忧。备身为汉室宗亲,理应担负起匡扶汉室之责。故而离开北地,前往中原,打算积蓄实力,扫清六合,还天下以安!”
孔融听罢,也不禁惊叹道:“没想到,玄德兄竟有如此宏图之志!”
一旁,治中左承祖道:“使君大人既有如此志向,何不留下?青州饱受匪寇之苦多年,难以根除,皆因匪众甚多,而朝廷兵力不足,再加之青州又缺善战之将,故而令盗匪猖獗。使君大人及关张两位将军,皆为当世名将,若能出手相助,必能救青州百姓于水火!”
左承祖此话一出,孔融却不禁微微皱眉,目露寒光,冷冷地瞥了他一眼。
他原本也不怎么喜欢这个左承祖。
此人是个清隽之士,素有名望,但却有个他很不喜欢的毛病。那就是他时常会在孔融面前说,北海如何弱小,在这乱世之中,需要依附于旁人方能长存。
孔融虽是个文士,却也是堂堂一镇诸侯,手中也有三四万人马,又怎能甘心屈居人下?
何况,孔融虽无大志,却也有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。他治理北海多年,也算是兢兢业业,努力让百姓过让富足安康的日子,但在左承祖的口中,他的这些努力似乎都一文不值。
孔融怎能不气?
故而,他对左承祖所言一向是充耳不闻。
也因此,在外人看来,左承祖属于不受孔融重用的人。
相反,主簿王修,和参军刘孔慈、幕僚王子法等人,则是孔融的心腹之臣。
左承祖话音刚落,一旁的王子法已看出孔融有所不满,于是忙接过话道:“使君胸怀大志,怎肯屈居北海一隅之地,豫、兖二州,中原之地,方为英雄用武之地也。”
刘备闻言,则是微微皱眉。
从几人的言谈和反应中,刘备已经察觉到一些端倪。
这北海城,倒也并非铁板一块。
刘备望了左承祖一眼,心中暗自计较。
此人,或可为我所用?
刘备随即笑道:“文举兄,其实,刘某今日前来,也正是有一言相告。”
孔融听罢,忙道:“哦?玄德请讲。”
“青州黄巾,猖狂已久,多害百姓,不可不除也。”刘备道,“昨日,黄巾败阵,士气大损,此时正是出兵将其一举剿灭的良机!奈何备手下兵少,难以成事,故斗胆,敢请文举兄借一万将士与我,我兄弟三人必能彻底将贼人剿灭,还青州长治久安!”
“这……”孔融不禁有些犹豫。
黄巾虽败,但仍有十余万众,北海经此一劫,虽侥幸得胜,却也折损了将近一半兵马。如今,孔融麾下也只有不到两万人了。
刘备张口便借一万将士,万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