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顺带一提,这个汝中柏其人,虽然他的政治能力、治理能力等方面情况不好说,但是他搞事情搞斗争倒确实是有一手。】
【脱脱是右丞相,在脱脱远离朝堂和重新起复这段时间,有一个左丞相叫做“太平”,太平此人能力出众,手腕高明,在脱脱不在朝中期间曾经提脱脱说话让脱脱归乡安葬父亲——脱脱不知道这件事情,不过这不是关键;后来,脱脱起复,和太平关系急剧恶化,其中的关键人物正是汝中柏。】
【顺带一提,太平这个名字虽然是个蒙古名,但是人却并非蒙古人,而是汉人,他原名贺惟一,早年是少数炙手可热的汉人权臣之一。后来,脱脱罢相,蒙古贵族争斗不休,贺惟一被元顺帝任命为丞相。】
【早在几年前,贺惟一就担任御史大夫——在元朝,有个传统,这种官职不是“国姓”不能担任,于是元顺帝就给贺惟一赐姓又改名,是为“太平”。】
【后来,太平还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地位,并且杀死了手握重兵、皇后亲族出身的蒙古贵族右丞相,手腕之过人可见一斑。】
“一个汉人能够在元朝走到这个地位,那确实手段够高明的。”杨坚深深赞同了这个评价。
元朝,蒙古人建立的王朝,还搞四等人制度,显而易见的对汉人不友好——虽然地方上对汉人大地主之类的非常照顾,但是在朝堂中央。在权力核心,那必然是严重排斥汉人的。
就像是重要官职非国姓不能担任一样。
而且从之前四等人制度就能看出来,元朝对汉人的排斥还要高于那些色目人,说不定色目人能够担任的官职,汉人都不能担任。
不论汉人的一些大族在实质上到底拥有多大的权力,那都是“潜规则”之下的;在明面上,在规则中,汉人就是没有那么大的权力、那么高的地位。
而这个太平、贺惟一能够走到这一步,甚至日后还能直接杀死在元朝最正统出身且掌握军队大的右丞相……这种政治水准,哪怕有元朝皇室朝堂本身就相当混乱的背景,也同样相当证明了此人的水准。
——别说那个蒙古贵族右丞相罪大恶极、干了许多的坏事儿,那都不重要。
杨坚对此非常确定,在元朝这么一个蒙古人王朝的大环境下,一个蒙古贵族哪怕恶贯满盈,都不一定真的会受到惩处。这就是这种王朝的特点。
但是太平干掉了这人,即便是利用了其他因素,也已经足够。
【随后,就是张士诚起义,脱脱选择领兵出征。】